第112章家臣百工-《覆殷商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但这些人的权力却很大,但凡国中有大事,国主必须与他们一同商议才行,就如征伐野人之举,聂伤也得经过他们的同意才能下令出兵。

    除了司戎之外,其他国臣都不是国主任命的,而是大家族推选出来的,可见他们对国主权力的限制又有多大。聂伤对这些人异常反感,又不得不结好他们。

    待众家臣都领到了宝货,聂伤便道:“大伙都去忙吧,工宰,你带百工们进来,我有事要和你们商议。”

    众人去了,工宰出去了一趟,又带着十几个人走了进来,说道:“国主,百工们都到了。”

    百工就是管理手工业奴隶的小官,他们不但是管理者,还世代相传,拥有专业的技术。商国待之深厚,最低也有小贵族的待遇。

    商朝对手工业的重视,可以说胜过之后所有的朝代,他们深知技术优势能带来巨大的好处,所以极度重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。之后的华夏,统治者在这方面的见识明显不如商朝。

    候主领现在有各种作坊,铜工坊、甲器坊,陶工坊,石玉工坊、木车工房、骨工坊,还有制革、制裘、酿酒,饲蚕,织布等等。涉及社会生活的全套生产部门,这里都有。

    不过斗耆国毕竟太小,不可能所有产业都发展,也有侧重和薄弱之分。

    商人以武力压制四方,所以涉及军事的炼铜、甲器、造车和制革这四个产业最受重视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烧陶业,因为斗耆国特产上好粘土而成为了经济支柱型产业。他们烧制的陶器质量好,外观精美,畅销周边方国,每年能为斗耆国换回大量的物资。

    剩下的其他产业就不怎么样了,大都是小型作坊,只保留了一两个百工或者几个奴隶传承手艺。

    特别是饲蚕和酿酒,国中只有一家小贵族饲蚕,候主领的这个饲蚕百工还是那家的子弟。此人为了服务候主才自愿成为家臣,一个人带着两个奴隶养了几箩筐蚕而已。

    酿酒更算不上产业,只是一个木作百工自娱自乐自己酿酒玩,也算兼职酿酒工。

    尽管这些产业就跟玩笑一样,但却一直保留在百工里,每月按时发放俸禄养着,并有传人接班,香头火一样一代代的传下去。

   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商人对技术重视程度,一项技术哪怕暂时用不上也没关系,先维系住技术传承,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呢。

    聂伤这个国主手下有百工,其他家族也有百工,只不过规模小了许多,或者只在一两个产业上发展,没有候主领这么完善。

    作为国主,能压制国内大家族最大的依仗,就是百工。

    原因在于商国立国之初采取的工匠集中管理模式,所有的工匠都掌握在王室手里,其他方国需要工匠只能靠王室赏赐或者自己培养。而方国国主也是如此,掌控着自己国内的所有工匠。

    几百年下来,各个方国的工匠虽然也发展壮大了,但还是差王室的工匠水平很远,各方国的大家族也有自己的工匠了,却依旧不如国主的工匠。

    聂伤现在拥有整个斗耆国七成以上的工匠和工坊,完全不需要大家族的力量支持。这是他最庆幸之事,否则他将来提出的技术改进,肯定会被那些家伙阻碍或者独吞。

    自己的野心能否实现,就靠眼前的百工了,聂伤看着这些面目古板的技术猿,亲切的说道:“诸位请坐。”

    百工们躬身一礼,正要坐下,又听聂伤道:“诸位请上座。”

    “唔?”技术猿们都愣住了,上座是主管们的位子,他们中只有工宰才有资格坐。

    “国主让你们坐,你们就坐,休要磨蹭。”郧丁不悦的喝道。

    工宰看了眼聂伤的脸色,也道:“都到我身边来坐下吧。”

    “谢国主。”百工们没再多想,都上前几步,坐在了上座。

    待众人坐好,聂伤拿着一个陶瓶来,说道:“我想和大家商议一下,烧制美陶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(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推荐,感谢书友‘做人要上路子’投的月票。谢谢书友圆圆的不断鼓励。家里事情太多,这段时间只能先一章。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