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章以工兴业-《扬锋汉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杨安玄微微一笑,这种流水化作业还可以加快制造的速度,半个月之后便能看到显著的成效。

    处理完积压的公事,杨安玄伸了个懒腰准备返回后宅。

    辛何轻声禀道:“杨主簿,你这几日不在府衙,周太守的病越发重了,怕是支撑不了多久了。”

    杨安玄一惊,自他来汝南后这位周太守就一直卧病在床,春季气温变化大,对久病之人是个难关。

    这位周太守对自己很支持,惩治贪官时有不少人告到周安榻前,请他约束自己,结果都被周太守斥走。

    看病要医师,杨安玄想起一人,吩咐张锋道:“你去问问,陶大夫可来了?”

    陶大夫陶胜,在洛阳城被杨安玄认出,让他暂做了医官。洛阳之围解后,陶胜回到城中医馆,其父不久后病亡,杨安玄还到上门吊奠。

    杨安玄前往汝南之前找到陶胜,邀他前往新息城行医。陶胜感觉洛阳是百战之地,不太安全,答应杨安玄变卖田地宅院后便来新息找他。

    对于陶大夫的医术杨安玄还是很佩服,不说把自己从鬼门关拉了回来,金墉围城的时候有不少受伤的士兵都被陶大夫医治好了,他若来了新息,不妨请他看看周太守的病情。

    功夫不大,张锋拿了拜帖进来,笑道:“公子,陶大夫两天前就到了,住在东大街的祥裕客栈,这是他送来的拜帖。”

    杨安玄大喜,笑道:“陶大夫是回春妙手,有他在,汝南百姓有福了。”

    看了一眼拜帖,杨安玄兴冲冲地起身道:“走,愚这就前去拜访。”

    杨主簿的到来,惊动了整个祥裕客栈,陶胜更是激动万分,原本来汝南的惴惴不安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陶胜一家八口包了个小跨院,寒喧几句后,杨安玄问道:“陶大夫来汝南是准备入军营做医官还是重开医馆?”

    杨安玄邀陶胜来汝南时就曾有过提议,陶胜捋着胡须道:“老夫思之再三,还是重开医馆吧。”

    “行,陶大夫要愚帮忙尽管开口。”杨安玄笑着指了指身边的张锋,道:“愚若不得空,就找张锋。”

    张锋机敏地上前施了一礼,笑道:“陶大夫千万不用客气,有事尽管找仆。”

    陶胜很感激,站起身施礼道:“多谢三公子看顾,老夫谢过了。”

    杨安玄还礼道:“若非陶大夫救命,愚说不定早就不在人世了。”

    “吉人自有天向,陶某不敢居功。”

    杨安玄看着陶胜身后的两个年轻人,道:“令郎随你学医,得了几分真传?”陶胜两子,长子陶正,次子陶青,都随父亲学医。

    陶胜拈须道:“犬子学医十余年,草药倒也识得,技艺尚需磨砺。”

    想起金墉城那些治好的军兵,军中医官很少,像陶胜这样医术高明的人更少,杨安玄笑道:“陶大夫可肯让一子入军营为医官?”

    陶胜原本就有这个打算,正思忖如何开口恳请,杨安玄的话正中下怀,欣然道:“多谢杨主簿,便让老夫的次子陶青入营为医吧。”

    陶青闻言来到杨安玄面前施了一礼,道:“陶青见过杨主簿。”

    杨安玄见陶青神态安定沉稳,笑着赞道:“陶兄有医者之风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