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事发开端-《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个是胡惟庸私杀马车夫案,一个是占城贡使案。

    首先是胡惟庸儿子之死,洪武十二年,胡惟庸的宝贝儿子驾马车在京城超速行驶,结果大概是古代交通状况不太理想,最终这位衙内坠马车而亡。

    胡惟庸大怒直接杀了司机——也就是马车夫,此事被朱元璋知道以后把厨师小胡叫过来骂的狗血淋头,扬言要小胡偿命,并拒绝了小胡赔偿金帛的提议,据说因为这件事让胡惟庸有了反意开始阴结手下。

    而同年,占城使者前来朝觐,胡惟庸直接自作主张分了贡品,结果没想到这件事被老朱知道引发雷霆大怒,小胡惊惧之下将责任推诿给礼部,但礼部肯定不想背这个锅啊,于是站出来指责中书省,两边愈闹愈大最终引得朱元璋不耐,将涉事大臣全部下狱问罪,最终把事情闹大了。

    不过这里需要区分一下,占城贡使案当中死的是汪广洋,这位老哥洪武十年又被老朱喊回来做了右丞相想要节制一下胡惟庸,结果依旧开摆,占城贡使案当中在老朱已经知道的情况下依旧嘴硬说“无是事”触了老朱的逆鳞,认为汪广洋有朋党之嫌所以追究罪过,最终汪广洋死。

    胡惟庸的事发是因为汪广洋案的牵带,卷宗中显示随汪广洋同死的小妾陈氏乃是籍没之人。

    按当时的规定,因家属犯罪牵连的籍没女子只能赐给武勋家,汪广洋是没资格被赐的,顺着这条线朱元璋追罪追到了胡惟庸以及中书省和六部身上,最终引发了胡惟庸案的第一阶段。

    但从史书的只言片语当中看来的话,胡惟庸和朱元璋的正式对抗碰撞,并不是开始于洪武十二年。

    要捋清双方开始掰手腕的时间,就又要谈到胡惟庸的第二阶段。】

    甘露殿中,李世民揪了揪弯曲的胡须,几乎是当即就想起来史册当中的典故:

    “郑伯克段于鄢?”

    贞观群臣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,最后还是老成持重的房玄龄站出来道:

    “若后世所见之史与方才所述皆为实,然也。”

    杜如晦也补了一句:

    “从这明相专权到追罪,其间足有六年,或许亦乃明天子逐渐不耐于臣子骄横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点点头,这两个说法倒是都能说得通。

    但一如既往的,他也很快释怀:

    “终归是明之事,自有那朱八八头疼去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